返回第八十章 申不害开篇 盛世轻律重教(1 / 2)战国之天下纵横首页

此时,公孙鞅走下了高台,显然,他看到了,公子昂,微微向公子昂点头示意,并朝这边走了过来。

雷云才仔细的看清楚此人,这人长的倒也是器宇轩昂,眉目之间棱角分明,国字脸,大眼睛炯炯有神,整个人有一种凌厉的气势。

于此同时,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登上了高台。还是一样的雅语开场,一样的开篇明义。

“夫一妇擅夫,众妇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难破家也,而群臣不难破国也。是以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莫得专君焉。”

“今人君之所以高为城郭而谨门闾之闭者,为寇戒盗贼之至也。今夫弑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之闭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聪,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

此时公子昂在一字一句的给雷云翻译申不害的雅言宣讲,而公孙鞅已经来到三人旁边,看到这样的情况倒也是很有礼貌的站在一边,给三人点头示意,微笑了一下,然后就开始继续听场内的宣讲,未再多言。

而雷云也是默默的看了公孙鞅一眼,白恒和公子昂也给他点点头,算是做出了回应,四个人开始聚精会神的听场内的宣讲。

但是没人知道,雷云此时的心里崛起了惊涛骇浪。申不害啊我草,战国时期的法家先驱者,管仲,李狸,卫鞅,申不害,慎到,韩飞,李斯。处于这个时代的就三个,卫鞅,申不害,慎到,自己全碰上了,这那里有买彩票的,马上去买几张,肯定能中大奖。

这个申不害,也是个牛逼人物。韩昭侯重用他为国相,在韩国主持变法,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之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

公元前353年,魏国起兵伐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成侯派人向齐国和韩国求援。韩昭侯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询问申不害,应如何应对。申不害作为资深老油条自然要故弄玄虚一下其实是怕自己的意见万一不合国君心意,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惹火烧身。

便回答说:这是国家大事,让我考虑成熟再答复您吧!随后,申不害不露声色地游说韩国能言善辩的名臣赵卓和韩晁,鼓动他们分别向韩昭侯进言,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自己则暗中观察韩昭侯的态度,摸透了韩昭侯的心思。

于是便进谏说应当联合齐国,伐魏救赵。韩昭侯果然十分高兴,即听从申不害意见,与齐国一起发兵讨魏,迫使魏军回师自救。

实际上赵成侯受到围困时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韩国,楚国多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而孙膑也给田忌出主意,与其救赵,不如攻魏。

而孙膑计策和申不害计策居然不谋而合,从而解了赵国之围。孙膑,申不害两人一起成就了围魏救赵这个历史典故,并非孙膑一人之功,不得不说申不害此人也确实厉害。

因为申不害的着作大部分大部分已经失传,后世存世的也不是原本,所以很难一窥原貌,不过申不害的着作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厚黑学把。今天能有兴听到也是不错。

“今使乌荻、彭祖负千钧之重,而怀琬琰之美令孟贲、成荆带干将之剑卫之,行乎幽道,则盗犹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贤乎乌荻、彭祖,而勇非贤乎孟贲、成荆也。”

“其所守者,非特琬琰之美,千金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未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

“为人臣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纲,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故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是以近者亲之,远者怀之。”

“示人有余者,人夺之示人不足者,人与之。刚者折,危者覆,动者摇,静者安。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随事而定之也。鼓不与于五音,而为五音主。”

“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治主。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为百富者,人臣之事也,非君人之道也。昔者尧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则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乱。”

“是以圣人贵名之正也。主处其大,臣处其细。以其名听之,以其名视之,以其名命之。镜设精无为,而美恶自备衡设平无为,而轻重自得。凡固之道,身与公无事,无事而天下自极也。”

“明君治国,而晦晦,而行行,而止止。三寸之机运而天下定,方寸之基正而天下治。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称轻重,所以一群臣也。尧之治也,盖明法审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安乐其法也。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之桎梏。天道无私,是以恒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地道不作,是以常静地道常静,是以正方。举事为之,乃有恒常之静者,符信受令必行也。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三寸之箧运而天下定,六寸之基正而天下治。”

此时申不害宣讲完毕,准备走下高台,又有人要准备上台开始明义宣讲。

“兄弟,这个申不害你感觉如何?我看他这个说法,倒是也算新奇。”

此时四个人都站在一旁听场中宣讲,听到公子昂发问征求雷云的意见时,公孙鞅神色一愣,开始仔细打量这个少年人。

“这家伙倒是也真有意思,他把君比作丈夫,把臣比作妻妾,这个倒还真形象。这家伙应该是从三晋分家,和田和篡权掌齐中体会了一些东西,但是这不过这种权术的理解而已,想要有所发展富国强民还是差很多的。”

“我之前和慎到那个老头辩论就说这术治根本不能算法家,说到底不过是平衡之术,制衡之术,驭人之术而已。”

“长久下去君臣离德,众臣猜忌,政令不畅,作为臣子我能不管的尽量不管,能不做的尽量不做,因为不做就不错,不错就是平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出工不出力,国家碰到事情就一团糟。”

“你想想,一个丈夫,不能真心疼爱自己的妻妾,而是以平衡,制衡,驭人之术来生活,那是多悲哀的一件事情,那是结果是什么?还不是一目了然吗?”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同甘共苦是别想了,这要是那个国君敢用这个申不害,也许能强一时,最后必然是无人可用,举国上下皆是庸才,因为只有难得糊涂,才能明哲保身。”

“我草,兄弟,还真是这个理,那你说这家伙这后边说的君主应当明智,善于听取谏言,忠言虽然逆于耳,但是却有利于促进君权的稳固,以防大权旁落。君主驾驭群臣要让他们一起收拢在自己身边,而不要让哪一个臣子独占。”

“儒家也主张君主听取谏言,但两者似有区别,儒家倡导君臣之间为着身心修养、政治清明和国家安定计议,应当勇于进谏、善于纳谏。这总没错吧?”

“切,这不过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我就问你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权势把自己依附于君主?很明显不是这样。”

“可以说,有才能的人,要么就是想一展理想抱负,君主要是碰到这种人,只能以心换心,只有当君臣之间没有隔阂,臣子做的事情只要是对的,就能得到君主的支持,这才能成事。”

“要么就是类似于我,顺心了我就给你干点活,不顺心了我就拍屁股走人,你他摸得请求我来我还不爱来呐,那轮得着你来制衡,驾驭啊。”

“经世大才自有风骨,真正的实力和能力面前有时候君主屁也不是,那么君主此时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就是给有才能者当好保姆,管好后勤。”

“要不,你这君主就是牛逼吊炸天,谁的本事都没你大。不管是什么经世大才,贤者猛将,都是你的手下败将。那么你身边纵然的贤士云集,大才投靠。为啥?服你。那你说,你还需要平衡,制衡,驭人吗?完全没必要,大家都会听你的。”

“需要平衡,制衡,驭人的君王,我可以告诉你,就是那些平庸,无能还多疑猜忌人,这种人,纯属没事找事型的。这治理天下的活到他手里,能不断送江山就算谢天谢地了,你说还会有什么经世大才去投靠吗?充其量就是一些想混个一官半职的二半吊子士子而已,说白了也就是为了晋身为官,那些钱财罢了。”

其实这话糙理不糙,一点也不奇怪,后世的三国时期,刘备,你说他的智谋,比诸葛亮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不止。论武力,你说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他比的上哪一个?其实很明显,他哪一个都比不上。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君主领导,人家就是能三国之内算一国,成就了蜀汉。你别管谁的功劳。起码没人敢说蜀汉不姓刘。

这就是人家刘备给自己的定位好,我就是管后勤的,你们吃呀,喝啥,要啥,尽管找我,发钱我在行,其他的我不管,有人管。

要不,你就是曹操,确实有本事,牛逼。不管是谁来,我都治的了你那么所谓曹操的谋士上百,战将有云。那也是自然有道理的,霸道总裁啊。有人粉,有人迷,你能咋地?

最不济你也得是孙权把,能给周瑜当姐夫,还得拉下脸给臣子借钱去喝酒,你看,没有私房钱的男人就是可怜。

孙策年少时曾让吕范管理财计。当时孙权年少想去喝酒玩乐,私下向吕范借钱,吕范定要禀告孙权的老娘,当时被孙权恨的压根痒痒。等到孙权开始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深为信任,提拔重用。可见这当领导也是需要艺术的,绝对不止是手段而已。

“昂兄,这位公子是?”

“鞅兄,我来给你介绍,这位便是太子太傅,雷云,雷谷松。我兄弟。”

“兄弟,这位便是国相府中庶子公孙鞅。”

“这位便是融化铁石,铸造神剑的太傅雷云雷先生,在下卫鞅,失敬失敬。”

说吧便举手作揖。雷云赶紧回礼。

“公孙鞅先生大才,不必客气,在下不过一介布衣,太傅不过虚职而已。”

“鞅适才听闻雷先生所言,分析精辟,鞭辟入里,在下实在钦佩,不知先生对鞅的宣讲作何评价?”

评价!!!说的轻巧,怎么评价?说不好就是得罪人的事情,就算说的好,也未必改变什么,现在秦孝公和这货,宛如一对痴男怨女,只要见面就能一拍即合,秦国变法也是势在必行,就算换成雷云到了秦国,一样的会变法,只不过手段不一样而已。

想到这,雷云心里有了计较,便对卫鞅微微一笑。

“公孙先生这篇应该叫赏刑吧,在我看来啊,这办法对弱国有效,比如说燕国,韩国,秦国。你这个法制,类似于一种战时法制,全民为战,草木皆兵。也就是说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一切为了战争做准备。”

“这个方法,可以让弱国短期之内迅速崛起,举国向下人人好战,各个向武,只要打仗百姓便有军功,那么势必人人奋勇,各个争先。”

“但是这办法也就只适合穷国弱国,一旦变法有成,国力必定逐渐强大,甚至有可能一统天下成就不世功勋。”

“但是此法有两难,所以未必能真的为诸国君王所用。”

“噢?何为两难,忘先生赐教。”

“这其一难便是开头难,你的方法要获得君王的全力支持,并且是无条件的支持。因为此法实施的初期,必定是困难重重,这样的变法,得罪的不止是这天下百家之人,也会得罪宗室贵族,甚至是百姓开始也不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