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的路上,钱嬷嬷始终意气不平。 寻了个没人的处,钱总管同她道:“你先回家去吧,府里的东西我派人帮你理出来送过去。” 钱嬷嬷道:“爷怎么就答应了那话?若我真的出了那院,不知要断多少财路!” 钱总管见她还不知趣,不耐烦起来:“你整日里图谋这个图谋那个的,怎么反倒是自己不长个心眼?你当四姑娘是个傻子算计,倒不看看今岁不同往昔。继续留你下来,真惹了什么大乱子,只怕也要连累我。” 钱嬷嬷不忿:“不过是个还没及笄的小姑娘,能知个什么轻重?这次不过我是一时疏忽罢了。” 钱总管冷笑:“一时疏忽?我在这个位置上这么多年,少见有你这样肆无忌惮的。就算骗,人也都是做了完全的准备。你偷拿惯了就算了,连哄四姑娘都不尽尽心,可以为她还是个懵懂无知的稚子?真真是猪油蒙了心的货色。你且不必侥幸,这一次若四姑娘真的报给了夫人,别管你那册子是真丢了还是假丢了,就算顾着往日情面不能查办你,也断不会再信任你。四姑娘放你出来,倒是留了几分体面给你。你且好自为之吧。” 钱嬷嬷狡辩:“前些个月四姑娘还肯听我的话。自上次病过,我从家来,她就像是生生换了个人似的,同我与丁香都是疏远起来。我也没想着她突然就对我起了疑,这么多年可是一点事也没有,好端端的连个征兆都不见……” 钱总管懒得再和她多说,打断她:“总之回去四姑娘那儿你是想也别想了。这次的事四姑娘承诺不告给夫人已是万幸,你不要再添乱,回家好生将养两天,等我寻到了合适的差事再派人去接你。”说罢看也不再看她一眼,倒先走了。 宝昭既已与钱总管达成了约定,自是照办。 她叮嘱了秦嬷嬷将此事守口如瓶,又打点了当时在场的丫鬟仆妇们,再三勒令她们不准将风声传到院外。 没几日宝昭去宋氏那里请安,宋氏道:“你院里的钱嬷嬷前不久患疾告了假,今早上派了个人来,只说是身子亏虚得厉害,再做不得从前事,另求了个清闲些的差事。现下你那处没个人管着,我原想另寻一个给你,秦嬷嬷说你是个有主意的,让我来问问你是个什么想法。” 宝昭道:“钱嬷嬷有带大我的情分在,如今也该放她去享享清福了。她走了阿娘也不必担心,我那儿还留着个木嬷嬷在。木嬷嬷待我尽心,对下人也清明,又是院里老人,办起事来自也是更方便些。” 宋氏听她这样说,稍稍放了心。 宋氏另想起一事:“马上老太妃的孝期就过了,老夫人的意思是给你们姐妹几个各再添个丫鬟,免得失了侯府体面。正巧你舅家也在张罗这事,送来了好几个小丫头,另还有几个适龄的家生子,现下全由着秦嬷嬷教导她们府里的规矩。再晚一两个月就能派上用场。” 这事宝昭隐约有些印象,只不过她记不大清时间了,左右也不过这几个月。 绣心轻歌也是那时来的她这里。 宝昭心疼宋氏:“阿娘身子本来就虚,接了这事,倒徒惹得操心是非。” 宋氏笑着拍拍她的手:“你也不用忧心我。这些事都是秦嬷嬷办的,我也不过是每天发发话,不知多清闲。” 话说得轻巧,除了这事府里还有大大小小一干事等着她这个主母决策,哪能落得清闲。 宝昭道:“刚过了生日,我现下也不算小了,也是该跟着阿娘学学怎么管家。日后若有什么琐碎事,不如交给我去办。” 宋氏笑道:“你尚未及笄,要出嫁也早得很,何须费这个心。” 大魏不比前朝,崇尚晚嫁,女子十九二十才成婚实属平常。 秦嬷嬷给宋氏端了药来,一边晾着一边插话道:“姑娘早些学也好,倒比临了出嫁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强得多。夫人也不必忧心姑娘误了学业,姑娘这样聪慧,想来耽搁不下的。且夫人身子不好,有了姑娘帮衬着些,倒是能轻松不少。” 宝昭也是赞同。 秦嬷嬷都这样说了,宋氏不免动摇,想了想,算是应允下来。 宝昭一面跟着家中的私塾先生读书习字,一面随着宋氏秦嬷嬷学着管家之才,每日安排得满满当当,更没什么空闲去顾及沈宝兰那边的事,每每见面也只是三言两语将她打发走,沈宝兰因此心生怨气,也是不来找她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出了暮春,天就热起来。 又不久进了三伏天。 宋氏体弱多病,往年都要出城避暑,今年自也不例外。 宋氏同东府的老夫人请了辞,带着宝昭沈瑞两个到郊外的庄子去。 路上宝昭与沈瑞同坐一辆马车。 等走到半道,宝昭才从沈瑞那儿得知不光他们,同去的还有宝昭的大舅母向氏、表哥宋礼,表妹宋湘。 宝昭与向氏及宋礼宋湘两兄妹向来极为投缘。 尤其大舅母向氏,甚为喜爱宝昭,还想着让宋礼娶她进门好亲上加亲。只可惜宋礼和宝昭感情虽好,但都无意,自然不了了之。向氏为此很是遗憾了好久。 前世宝昭嫁入国公府后,她大舅宋致知因事受到牵连,被外调做官,去了金陵,向氏她们也跟着一道去了,先时宋湘与向氏还会给宝昭来信,但到底离得远了,山高路长,消息难通。更兼宋致知多次被调任,且尽是些荒僻之地,渐渐就失了音讯。 能再见他们,宝昭自然求之不得。 而沈瑞就显得兴致缺缺了。 他道:“同表哥待在一处,倒不如留在家里和大哥哥他们一同下棋为好。” 沈瑞这一段时间同东府沈瑜和顾玉川他们走得很近,来宝昭这处聊天,也是在说今天世子哥哥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宝昭简直不胜其烦。 顾玉川有那么闲吗?若是没记错,这时他已担了御前门侍卫一职,且还要去国子监习书,怎么有这么多时间往东府跑。 ……是为了沈宝珠吗? 宝昭心口略有些发闷。 沈瑞又同宝昭说起了顾玉川。 宝昭有一搭没一搭应着。 忽然他想起什么,道:“阿姐见过世子哥哥吗?” 宝昭敷衍他:“不曾。” 沈瑞不解:“这倒怪了。我上次和世子哥哥提起阿姐,他说他见过你。” 宝昭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应当指的是她爬树落水那次。 沈瑞没注意到宝昭的表情,仍自顾自道:“阿姐当真没见过吗?又或者是你忘了也不一定。我听世子哥哥的话,倒觉得他同你印象很深似的。” 宝昭却皱眉:“你这话也是能拿出来浑说的。他是东府的客人,同我有什么干系,我与他素未谋面,更谈不上什么见没见过。” 本朝与前朝相比,其实开放不少,这主要归功于太.祖时的文成皇后。 文成后真乃奇女子。初时天下初定,文成后便是极力推动女学兴起,废女戒,主张女子也同男子一般,进私塾、入太学,得以考取功名。但此一做法却遭到当时极多文人的反对,明嘲暗讽牝鸡司晨,国之大患。 因着反对的人太多,设立女官之类的措施半路腰斩,女学也不了了之。宝昭自打从书上读到文成后这一事,就一直心生仰慕。旁人却不这样看待。文成后此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真破天荒头一遭。暂且不论那些大字不识的村妇,就连宋氏这样读过书通情达理的,都同宝昭说:“对女子,才学并不多重要,自古娶妻当娶贤,品性才是头一等的大事。” 可是自古向来是男子的自古。 宝昭读史,从未真正读到过有关女子的事迹,不过是只言片语,不过是依附于男子而论。 但无论如何,文成后到底为女子谋取来了诸多福利,比如女子可进学堂读书识字;寻常人家的姑娘亦能出门游历;男女大防也不似从前严苛。 至少不会再发生前朝宰相家小姐被路过的外男不小心看到,就要自缢身亡的惨剧。 是以就算宝昭与顾玉川见过面,也着实不是什么惹人非议的大事。 只是宝昭不愿再与他产生纠葛罢了。 宝昭向来好脾气,沈瑞还是第一次见她这样。 沈瑞慌了,忙道:“我不知阿姐在意这个。阿姐你莫要生气了,原谅我这一次吧。” 宝昭见状不觉心软。 她叹了口气:“我倒不是责怪你。只那小世子我并未见过,也不清楚他品貌为人,不想同他扯上什么关系。” 沈瑞似乎有些委屈,隔了片刻,他才小声辩解了一句:“……世子哥哥是个极好的人。” 宝昭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