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先回去啦,中午还是吃李婶家的羊肉面?”
“多加些葱花,让李婶少放些辣油,昨天的面确实很辣。”
“好嘞…”
小马夫驾着老马调头向宫外驶去,老人拢了拢袖子,缓步走向祈明殿。
老人面相很普通,很像是村头老树下蹲着掰苞米粒的农夫,事实上他所做的也确实很像兢兢业业的农人,只不过他挥锄打理的是大隋这片万里江山。
十二岁入朝为官,十八岁身穿黄紫贵为小黄门,二十岁为天子近臣棋侍诏,三十岁首任监察司提司,当年的大隋谁不知道陶郎风流无双,受尽帝宠,意气风发。
如今他已风烛残年,只不过他生命的余晖,仍然光耀整个大隋,他叫陶洞桥,是那个纵酒殿前且高歌的陶郎,亦是如今车马不禁,剑履上殿的陶公。
…..
“陛下,此事是否太过唐突,东越边防与镇北城一带防事虽耗资巨大,但在新政之下,田赋充足,国库尚有盈余,仍有力承担。接纳蛮人不仅要面对天下质问,民心尚未可知,更何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万一养虎为患,后患无穷。微臣愚见,万望陛下明察。”淮南道巡察使刘正躬身上谏,言辞十分恳切。
言毕,绝大多数官员皆暗自点头。
站在一旁的慕惊年脸色一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着实字字诛心。
皇帝半倚在龙椅上,眯着双眼,未置可否。
“微臣倒有不同看法。”礼部侍郎袁白亭见皇帝如此神色,心里已有定数,咬咬牙上前一步道。
“袁卿且讲来听听。”皇帝神色平静,语调也未有起伏。
“万年之前蛮人为恶天下不假,但如今已过万年,早已是陈年旧事,多提何益。再者,极北荒原野兽尚难存活,蛮人如今怕早已是苟延残喘如何能称得上是“虎”。可若蛮人臣服,一可大缓边防,二可彰显大隋国威,三可表我大隋海纳百川之气概,东越那群崽子一直以天下正宗自居,收服蛮人正好让那些崽子看看,这个天下终究还是我大隋的天下。”这番话说的理据皆合,马屁拍的更是极为妥帖,正挠中皇帝心中痒处。
“有些狗屁歪理。”皇帝笑骂。
群臣脸色也皆有些笑意。
王爷殿下笑得尤其灿烂。
“正如陛下所言,尽是歪理。”刘正见龙颜正悦不敢出言再驳,但仍是愤愤然丢下一句话。
袁白亭倒是脸皮极厚,宛如没听见一般。
明德堂与王鹧巨两位人臣领袖皆是闭目养神装死,皇帝心中暗骂不已,也未曾主动发问。
“唯归,你认为如何?”
“可图之,但宜缓不宜急,可徐徐图之。”李唯归一字一句道。
皇帝点了点头,望着殿中文武泾渭分明的表态,不由得有些头疼。
“臣,有奏。”
明德堂与王鹧巨不约而同地睁开双眼。
众人皆回头而望,一位狐裘老人缓步上殿,步履瞒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