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六日,中路楚军正式攻占齐国所有的任城、鲁国两郡,并且杀入泰山郡,侧面威胁琅琊郡。
东海水战大败,齐国彻底丧失制海权,包括青州的沿海州郡也不能成为后方,那么兖州的东平、济北、泰山等内陆郡县就成了核心。
齐小白知道大势已去,但他不甘心,只求拖延下去能有一线生机。
而这一线生机,显然不是提前在东海郡和楚军陆上决战。
退,只能继续退!
三月十日,躲在城池和堡垒中的东海郡十万齐军开始投降,三月十五日,楚国全占东海郡。
东海郡拥有齐国倾力打造的工事防线尚且挡不住,琅琊郡更挡不住,一路北上皆是望风而降。
至此徐州全归楚国,而徐州连接南北,这代表了楚国正式取得统一天下的绝对优势。
这一仗打得太久,正面攻伐除外,还有对峙或袭扰,东路军取得重大进展当适时修整几个月。
其实也不是不能继续打,只是东海、琅琊被齐军祸害太重,地方需要大量赈济。
李隆下令以文渊阁大学士孙奇水为徐州巡抚,安抚地方,以内阁阁老之尊转运国内物资,没人敢阻扰。
徐州北部因为战争,民生受到极大影响,很多百姓连春耕也顾不上,自家的粮种都被齐国征为军粮。
但现在只要楚国官府援助及时,劝农给力,春耕稍迟也能补种。
后面再来几场大祭,祈祷土地神给予庇佑,等到夏收秋收,徐州大丰,新下之地的人心也就安稳了。
有神迹在,人心归附不再是难事。
失去水师,齐国就成秋后蚂蚱,东路交给张定安,李隆自己则是返回潭州京城。
中路直面晋国,西路直面更强大的秦国,还有繁琐积压了许久的内政,都需要他这位天子亲自去理一理。
自楚国定都潭州尹始,城池内外的土地房屋价格就开始上涨,后面随着楚国越发强大,潭州城已然变成寸土寸金。
潭州虽然历史上做过古楚王城,但在大虞以来只能算是郡州级大城,承担一个割据国家甚至王国的首都都好说,可作为如今大楚的京城确实有些勉强了。
城内不说,随便丢块石头都有可能砸到某个朝廷大员的宅院,城池容量不堪重负,大量普通百姓只能迁往城外。
以原本潭州城外城墙为依托,又渐渐形成了一个没有城墙保护的外城,由此潭州城外的土地价格也远超寻常州城。
然而就是这样珍惜昂贵的外城土地,却有超千亩只能种田,一眼望去稻苗遍地,这便是天子籍田。
今年李隆出征在外,来不及参加春耕前的农祭,但劝农却是不能忽视的国本,这不回京后,他只要有空就会往自己的千亩籍田跑。
籍田,王载未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
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
这几天下发楚国各地的官方文书中,就会出现天子亲治籍田,以劝农桑的字眼。
虽然李隆只是在田地里察看秧苗,疏通田渠,力没用多少,但楚国地方官员必会重视辖区的农事。
此之谓上行下效。
这天李隆处理完积压政务,照例带着皇后和长女李安宁到籍田劝农,儿子尚在襁褓,不然他肯定也要带出来。
教导再多,也不如实地走一遭。
李安宁这小丫头别看才三岁,但降生时楚国大运庇佑,又有红袄的龙神祝福,自然有些神异。
仅仅跟着李隆来了寥寥几次,对于农事方面的基本道理就已通悉,并且还能延伸到天下的民生。
再看如今春寒料峭,她却是穿着单衣,在农田里四处寻找杂草,手脚沾满淤泥。
跟随前来的大臣,都微微点头,心里想着天家血脉果然不凡,对于尚未长成的嫡长子充满期待。
“陛下,女儿家如此是不是有些过了?不如让臣妾教她劝桑?”皇后稍稍有些担心对李隆说道。
“不过,不过,这是天家后裔给世人的表率。盛世就要有盛世的开放风气,女子抛头露面算什么,朕还要让安宁带头读书。”李隆摆摆手,示意皇后不用担心。
他已经着眼未来统一之后,如果一半的女性人口只能束缚在家中,那对人力一种多大的浪费。
楚国的人道气运,起码有三成以上是落在女性一方,但因为不能使她们参与到各行各业,气运也就只能白白流逝。
三十六州之后还要继续开拓,人力占大头,另一半人口的生产力必须解放。
如何使此界人道快速发展,文明进步,人人如龙?
世界升格,李隆是少数知情者,陈尧需要人道助力。
武道普及、鲁班新政、生产力解放……
想到新政改革,李隆又是千头万绪,就在他刚想要唤来跟随的臣子讨论,接二连三的军情急报送了过来。
“海盗王郑三保上表归附?辽东燕国正式奉请朝廷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