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就知道皇上这次下来绝对不简单,所以臣特意配合皇上,果然将这些人的真面目都引了出来!”
说完,可能觉得份量不够,又加了一句:“要不是臣,这些人的真面目皇上一辈子都甭想看清啊!”
“聒噪!”
老奎的声音如大道般在老纪耳畔响起。
之后便见这位前内阁总理副大臣如世外高人般平地飘到六皇帝面前,深深打量了一眼六皇帝后轻捋胡须,面上露出欣慰之色,好似他早就洞晓一切般。
之后淡淡说了一句:“下来了也好,所谓高处不胜寒,陛下若一直呆在宫中时间一久必然会脱离百姓,如今下来到基层中实地调研,顺便学习一下充充电,想必能够掌握更多情况,这样对于国家,对于百姓,都是莫大的福气,也是臣的福份。”
“你们?”
贾六看看纪昀,再看看奎尼,心中有千言万语,但翻遍维新字典,也实是找不到可以准确表达他此时心境的词汇。
“好了,别说了,我捐十万两吧。”
老纪主动表态,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可以的,就这样吧?”
奎尼意思这事到此为止,不许秋后算账。
“好。”
贾六点了点头,又看向那帮呆若木鸡的学员。
老纪一脸嫌弃道:“交给我们好了,不差钱的。”
奎尼认真道:“以后缺钱了跟我们说一声就行,别这样一惊一炸的,皇上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年纪大了,小心脏受不了。”
贾六“噢”了一声表示默认。
“贤婿为何下来?”
老博对此表示不解,且明显失望,因为这意味他的亲外孙克定失去了承继皇位机会。
“阿玛,我为何不能下来?”
贾六给出反问。
“这?”
老博有点哑口无言。
“自古能上者未必能下,能下者未必不能上,只有能上能下才为真英雄啊。”
老李大概理解了六子的做法,这是六子拿自己打个样告诉帝国的官员们,为官须能上能下才行,只能上不能下那国家将来就要乱套了。
不久前京师的确发生了政变,也的确是老阿和栓柱、王福他们发起的。
但政变的原因是老阿他们不满皇帝陛下还要搞运动,说什么现在去宁古塔学习的官员还是太少,应该再送全国至少一半的官员去学习。
这让老阿他们觉得皇上这是要疯,这般搞法,朝廷怕是又要停摆。
直到宫中传出皇上准备将太上皇也送去学习,老阿和栓柱他们不得不给皇上刹刹车了。
王福和祖应元等一干军方大佬联合进宫,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皇上抬出宫了。
从头到尾皇帝本人没有挣扎,也下令卫队不许反抗。
任由阿思哈、栓柱、王福、祖应元四人将他从乾清宫抬到午门。
政变官员先是在圆明园同皇上谈了两天心,达成初步协议后便送皇上来宁古塔了。
皇帝离京时,参与政变的官员是眼含热泪送皇帝上路的,更是组织沿途军民欢送。
原因是皇帝答应去宁古塔学习几个月,明年再回来继续担任皇帝这一职务。
在此基础上,政变官员同意皇帝的系列官员监察、任期、惩戒等制度以律法形式出炉,以及皇帝做出的国家未来十年工业、商业、军事、外交等系列政策的全方位推进。
最重要的是政变官员同意今年年底前正式诏告天下,颁布《中华帝国宪令,从根本上确定国家体制为君主立宪制。
宪令早在八年前就已经成稿,但却一直没能获得议院通过。
这回终于获得朝堂一致认可,不得不说是贾六政治生涯的一次胜利。
虽然这是他以出家当和尚威胁臣子们通过的。
但不管怎么说,贾六还是用他的办法达成了目的。
所以这次来宁古塔,他也是真心高兴的。
为什么非要来宁古塔呢?
除了学习自己的著作外,其实就是想跟老臣们聚一聚。
随着年龄增长,贾六难免也会旧情复发。
老臣们觉悟高一些的话,他也不是不可以启复他们的。
“宁高学”现在是静止的画面。
只有一个移动的人影。
那就是提桶入住特001a号房间的贾六,当他踏入房间并打开窗户那一刻,宁古塔的天也终于大亮了。
全书完。
六子的故事本身就是欢乐的故事,而欢乐集中在六子发迹前,也就是当上皇帝以前,这段经历戏剧性十足,我写得也应该十分有趣。
然而当六子当上皇帝后再继续欢乐向文风就有点别扭,所以本书实在是不能再往下写,俗套的治国理政看着枯燥,有些东西写着又很危险。
故而,故事在这里收尾吧,再写下去真的就是裹脚布又臭又长了。
不管诸位是否意犹未尽,六子都给诸位带来了一年多的欢乐,这一点诸位应该承认吧。
因为,我写的时候都会发笑。
作者都会发笑的剧情以及人物,那肯定是好故事。
新书拟定描绘顺军余部在夔东坚持抗清的故事,文风整体应当为写实的,这也是骨头一直坚持的创作风格。
那么,新书应当在七月中旬发布。
最后,感谢诸君对六子的支持,也对骨头本人的支持,希望诸君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