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0.美国往事(5)(1 / 2)赟希梦首页

一九零一年二月,傍晚,旧金山码头。

晚霞印红了天,折射在水面上形成了波光,有人倚在甲板上观望,发出了感叹。

此时,等候在甲板上的人们终于准备靠岸,一群人陆陆续续的下了船,依次排队走进了入境口,人群里有两个白人也在此列里,两人手里各持一个皮箱。

还记得光绪廿六年十月底吗?

彼得和霍斯特在香港登船,历经数月,终于安然到达,手持皮箱的人就是他们。

两人经历数月的海上航行,都有些疲态,顾不得打量周围的环境。

旧金山码头设了两处,一处是入境口,上岸者必须出示合法的入境手续。一处是离境口,离开者也同样需要被检查,是否携带了国境并不允许被带离物品。

离开美国已有将近两年,两人都未曾到过旧金山,跟身边众多的陌生人一样,他们也对一切抱有好奇的心理,入境口里有数个执勤柜台,一排排人群排列通过。

彼得观察到,凡是非亚洲人的面孔,柜台前的检查员只会简单询问入境原因,但如果是亚洲面孔,便会万般刁难,甚至被叫进旁边的一间屋子里。

有手持入境证明的非亚洲人会在人群里嚷嚷,多半是亚洲人影响了他们的入境时间,而愤愤不平,还有些口气不佳,直骂骂咧咧可恶的亚洲人。

彼得听得,皱起了眉,便会没好气的。

“都是远渡重洋而来的人,没必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你们不过也是来谋生活的吧?”身旁的霍斯特似乎也不满意的样子,看着一旁的人。

身边那白人有些不满,见彼得和霍斯特都是白人面孔,便不自觉缓和了脸色,上下打量两人几眼,倒显出一副同为异乡人的神情来。

“你们从哪里来?”他问道。

“纽约。”彼得回答道。

那人一听,好奇道:“美国人?”

“是。”彼得又回答道。

那人见两人穿着周正,不像是远渡重洋讨生活的人,更听都是美国人,连那点同为异乡人的神情都不见了,被换成了羡慕不已。见他又想攀谈,两人兴趣缺缺,正巧前面排队的队伍挪动起来,再也未曾理会那人。

纽约时报在美国东部的口碑一向有目共睹,几乎是报刊届的佼佼者。报社派出了无数记者,前往各地各国收集素材,几乎以第一时间刊登。

旧金山也有一处据点,恰巧就在电报山。

两人顺利从入境口上了岸,旧金山的傍晚气候宜人,码头外的大街两边仍有许多小商贩,人潮络绎不绝,穿行在其间,听着满大街熟悉的语言和穿着,终于有了一丝身在故乡的感觉,

身旁的霍斯特问道:“现在去报社?或者找一家旅馆先住下?”

“直接去报社吧。”彼得想了想,回答道。

刚巧,一辆马车驶来,霍斯特招手便停了下来,对旁边的彼得说道:“走吧!”便一脚先跨了上去,他对前头的马夫随口说了句:“去电报山。”马夫也许是今日生意不错的样子,一听电报山,直笑言,一个鞭子甩出去,马车便哧哧哒哒的跑了起来。

电报山距离码头不远,两人停在了方正广场边,见广场上正有不少人散步,如此休闲自得。

报社就在广场旁边的巷道里,是一栋两层的白色建筑。

两人步入大厅,报社倒不怎么繁忙的样子,还有人懒洋洋的靠在椅子里,两条腿搭在桌面上睡觉,并没有人注意到两人的入内。

霍斯特上前,叩了叩睡觉那人的桌面,那人竟然毫无反应,甚至吧唧了嘴,又一副沉沉睡去的样子,还不忘伸了伸不太舒服的双腿。

“你好,我们是从纽约总社来的,之前发过电报。”霍斯特无奈,手掌又拍了拍桌面,桌面上堆积了许多稿纸,随着霍斯特的拍击,应景般的直往地上落。

倒是掉落的纸张惊醒了那人,他睡眼惺忪的看着两人,很懵。

“我们是纽约总社来的,我是霍斯特,他是彼得。”霍斯特不得不再次说道。

那人这时才反应过来,倏地站了起来,还不忘理了理并不凌乱的头发,伸手言道:“就是电报上提到的两位同事啊,你们好,我是威利,很高兴见到你们!”热情地一一握两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