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荐信(1 / 1)道长科举青云路首页

《论语》自先秦流传到现今保存完好的世本共计二十篇,前十篇被称为《上论语》,后十篇被称为《下论语》,共计一万五千余字。     沈大娘要沈长安抄写前十二章[学而]、[为政] 、[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累加在一起也有一万字。    她不仅要沈长安抄写正文,还要抄写注记和解释。十二则的注记有近两万字余。    题外话。  更为夸张的是,科举要会考的儒家著作如《诗》、《书》、《周礼》、《礼记》、《左传》等累计在一起,据不完全统计,单单是注记就有五十万字余。    这些都在科举考试范围内。    今晚这千余字周而复始抄两遍,还要用标准的蝇头小楷。  沈长安想想都手腕子酸疼,这怎么可能抄得完。    抱怨归抱怨,还是不得不提笔马不停蹄开始誊抄,权且当练书法。    不方便的是沈长安抄一会儿,就要放下笔去磨墨,然后再挑挑灯芯。夜里起风,纸糊的窗户不够保温。他冻得脚丫子疼,干脆披一条毯子包住双腿,盘坐在圈椅里,端正抄写。    虽然学习方式不如以前舒适便捷,可沈长安的学习用具却毫不含糊,他的文房四宝一直用的是中等价位,是沈大娘每月去温雅轩挂名购买来。    可以说他学书的整个一套行头比他身上穿的,日常吃的加起来都贵。    所以好处就是,毛笔笔尖顺滑,落笔浸透纸张却不散墨等。总的来说,他的学习条件在众多读书人中算是中上等了。    子时末刻的梆子过了三响声,沈长安搁下笔,下地活动活动僵硬的身子。走到屋中间才发现临河的南窗没有关。  难怪这么冷。    他扯着肩上的毯子过去关窗,发现河桥上的疾走身影颇像几分沈大娘,仔细辨认,确实是沈大娘下工回家来。    沈长安等了一会儿,听到大门那边有推门声,然后脚步声向厨房去了。  不一会儿,沈大娘端着热气腾腾的高汤过来东屋敲了沈长安的房门。  “儿子?”    “是。”沈长安松开毯子去开门,“母亲,您回来了。”    沈大娘就站在门口没有往里面进,将碗递给沈长安,说,喝了就睡吧,没抄完的明日再抄。    沈长安:“我抄完了,一半儿。”    沈大娘闻言露出笑意,摸了摸儿子的脑袋,终于软和口吻。“以后不许再胡闹。”    沈长安仰脖喝完汤,想说自己没胡闹。可见沈大娘面带倦色还强打精神先给他送一碗热汤来,便将话都忍了回去。  “嗯嗯。”    “你的屋子冷不冷,褥子够不够,我怎么觉得东屋没有从前保暖了呢。”沈大娘站在门口感受到沈长安的屋里一股莫名的寒意,不知道他此前未关窗,便细心询问。    沈长安说不冷。    沈大娘拿回碗:“那早点睡吧,还有,给邹老先生的求学信明日写好后给太奶奶过目,后日先送信笺。”    求学信就是在拜师之前写一封拜门书,相当与自荐,先生看过你的自我介绍后才决定要不要这个学生。  这个是拜师第一步,时间可以随便自信决定,最好在登门前三天。    因为太奶奶和沈长安自身天赋的缘故,沈大娘有七八分把握邹老先生会收下沈长安,不过总之礼节千万不能少。  她担心沈长安只写了骈俪文,忘记了先要用到的自荐书,所以特意过来提醒儿子。    沈长安确实忘了,准确来说,是不知道。    这个自荐信要怎么写。内容还好说,无非就是自我阐述。可信的格式他不太清楚,以前倒是有善信以古言形式送信上山来,可他还没有来得及看。  嗯,怎么写来着。  等沈大娘走后,沈长安想了半刻,灯油半尽已是深夜时分,瞌睡来袭。沈长安实在撑不住,趿些鞋往床边走。    他随手翻了翻床头柜上的书册,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模板,可那些书册大多偏深奥。    说来,这一摞书册自沈长安搬进东屋来住就在。因为东屋从前为沈墨所用,后来沈长安出生后,沈墨就将它腾出来空置,等沈长安长到三岁时逐渐被他所用。    所以这间屋子还保存着沈墨的一些书籍和册本。    “送东阳马生,序。”沈长安琢磨,默读了两行字又闭上书,“这个不合适。”  “与子家书,十三记?”沈长安摇摇头,这个也不合适。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这个……”这个应该是下级写给上级的官文书信,不合适。    沈长安头疼得紧,索性熄灭掉两一盏灯,睡觉。    翌日,他在屋子里翻箱倒柜找东西。  因为个子较小,很多地方都够不到,不仅如此还弄出很大动静,沈大娘闻言过来。  “儿子,你在找什么呢,娘帮你找。”  沈大娘挽起袖子,推门进来,顺便扶起被沈长安弄得东倒西歪的凳子和乱七八糟的书案。    沈长安埋头坐在地上翻书册,抬头说:“我想找找父亲的笔墨,他从前给哪个先生写过自荐信没有,或许落笔手稿还在。”    “你找他的作什么,他没有你聪明,写得也没有你好,你只管写你的,不用借鉴你爹的。”沈大娘不以为然道。    沈长安默默叹气,他知道,他只想看看书信格式。    难不成真的要他写[九字真言手印],那倒是容易了,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顺附一篇《抱朴子》,赠送道家章符。    可如果真的那样了,沈大娘大概又要骂他不孝子,罚他抄书了。    沈大娘将小长安从地上拉起来,伸手拍拍他屁股上的灰尘,回忆起来,说:“你爹倒是给董越先生写过一则自荐,叫《上董越先生墨书》,他写了两三天呢,约有五百来字,前后修改、润色四五次,自己满意了才搁笔。可惜呀。”  沈大娘笑道:“还没有出手就被你太爷爷没收了,现在在哪儿,娘也不知道。”    “那这么说来是爹写得很好,太爷爷担心他被董越先生看中才及早的收走的。”沈长安问。    沈大娘摸摸沈长安的脑袋,说:“儿子,不管你爹写得多好,你要写得比他好才行,不用找了,自己去写吧,如果你真的想看看拓本,这则《求学书记》或许能帮你忙。”  沈大娘自胸前拿出一本黄皮书册,递给沈长安。  “三文书店的典藏范本,专门指导如何写拜师书信,诺诺诺,后面还有七八则范文。”沈大娘笑眯眯道:“不过切记,不可照搬原抄,只给你看行文格式和语气助词等细致末节之处。”    沈长安不知道沈大娘如此心细,简直就是神兵天降啊。    “是。”沈长安接过来,随手翻了几页,果然如是。    沈大娘最后嘱咐道,自荐信尽量写得通俗易懂,不宜辞藻华丽。    沈长安心里小小吐槽,辞藻华丽,还真的当他是神童啊。  他是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