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不如意事(2 / 2)夫子霸宋首页

得了岳爷的答复,杨博看了看战意高涨的董平。

想了一下攻城战所需,也给了他一些提点。

“董平,此去真州。

长兵器就不要带了,以战斧、手刀为主。

粮食带足,引火之物也带上。

攻城要以夜袭为主,若夺城不得,就在周围水汊骚扰挞懒部水军。

迫其退入大江之中。”

跨江夺城,也是无奈之举,对于真州城,杨博没什么光复的心思。

董平此去,主要还是给完颜挞懒压力,迫使他不得不率众渡江。

万一董平一根筋只想破城,那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太尉放心,小的此来,远远的看过真州城垣。

真州城墙早已破败,不要木梯,小的就有把握登城。”

董平算是自京东逃窜而来,一路上对于所过城垣,都要打量一下。

以此作为评判当地驻军战力的标准,以他的经验。

城垣完好的地方,驻守军队战力不俗。

城垣破败之地,驻军战力就不好说了,多半一冲即散。

董平能自己发挥,对杨博而言是不错的,想了想之后,他也开了口。

“好!

你也是个有心人。

若是下了真州有所缴获,你可得三成犒军。

但咱们有言在先,不可劫掠百姓,如若做了死路一条。

李成,以后你也是一样,咱们三七分账。”

在岳飞看来,杨博给出的条件有些苛刻。

不准劫掠,缴获只能分得三成,如果是刚刚被破的城池,还能有所收获。

但真州这种被金贼肆虐过的城垣,所得必然不会太多。

岳飞心中略微有些不平,没想到李成与董平两人,却欢喜的跪下行礼,完全接受了杨太尉的分成办法。

这就让岳飞有些不解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军资如何让手下兵卒听用?

岳飞的不平之气,如果让李成、董平知道了,或许就会笑他不懂规矩。

做匪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驻军、官府都是需要打点的。

百姓手里没什么财货,劫掠所得,可能还满足不了各处关卡的胃口。

金贼却一个个富得流油,如果能第一时间破城,所获必然不少。

三七分账,不算多,但也不算太少。

只要杨太尉这座靠山稳固,积少成多就好。

“董平,此去江北,记得培养嫡系。

要保证你的军马,只听你的号令。

军中职司,不经你手赏赐下来,那人最好战死。

你们两人且下去整军备战,过江之事,我与韩世忠交涉。”

李成、董平行了跪礼,杨博这边就多提点了一句。

也算是对岳爷的试探,见岳爷脸色没多大变化。

杨博知道,在岳爷看来,主将掌控自己的军队,也是必要的。

杨博所不清楚的是,岳飞在汴梁的时候,经历过一些不堪之事。

上官劫夺下属的军马,靖康之后,在宋军之中也不鲜见。

岳飞认为,杨太尉也是无奈之举。

虽说话语有些大不敬,可行伍之人说话直率一些,也就那样了。

而且杨太尉对于军中称呼,也不甚清楚,统制官是可以称为岳统制的。

至于都统制,军中一般都是称呼指挥或是太尉的。

“岳都统,董平渡江之事,你与韩世忠交涉。

他该分得的财货,你也一并押解过去。

告知韩世忠,若董平在真州得手,最好还是逼迫挞懒部进入黄天荡战场。”

吩咐完了岳爷,杨博觉得自己该做的已经做完。

虽说黄天荡的战事有些脱线,但有岳爷在,有二十多万流民、乱匪在。

不管战场是在两淮还是江南,这边还是可堪一战的。

只要能逼退两路援兵,那就是大胜之局。

杨博这边在应对超出计划的战事。

西北的张浚,也收到了流星驿马送来的密报。

看完来自朝廷的密报,对张浚而言,最坏的结果也摆在了他的面前。

宗弼部十万大军,在黄天荡几被杨少安那小儿全歼。

此战之后,杨少安、韩世忠、岳飞等人,必将名震寰宇。

西北这边,即便全歼完颜娄室所部,也不会有太过出彩的反响。

弄不好还要被说成沾了杨少安那小儿的便宜。

金贼顾此失彼之下,才让他张浚戳得战机。

这样的理由,张浚也是随口就来。

最近几天,张浚也召集过西军六部所属的主将议事。

对于全歼娄室所部,六军主将皆不敢妄言。

依山而战或是在富平决战,各路主将给出的杀伤数量,不过几千金贼,离着全歼差的还远。

看着面前两份密报,一份劄子,张浚也陷入了沉思。

第一份密报,是圣上送来的,杨少安指摘西北用兵的劄子。

第二份密报,依旧是圣上给他张浚的提点,西北决战,如今时机不对。

至于劄子,则是他几天之前送到行在的。

谋算杨少安不成,反被杨少安的战绩,折了自己的用兵才能。

看着自己的劄子,张浚也在猜测圣上的用意。

如果将他的劄子留在朝廷,以后自然会被翻出,如今圣上原物奉还,显然还是顾念他张浚的。

想到这里,张浚不由的抹了一把冷汗。

如果当时不是存了一击而杀的心思,想要覆灭八闽杨家。

他就会把劄子送到政事堂的。

如果让朝廷的众执政见了自己的丑态,只怕以后的宰执之路也要断绝。

之前的盟友赵鼎,突然对杨少安多有回护,也让张浚有了危机感。

赵鼎是洛学的拥趸,他与八闽杨家乃是世交的关系。

如此漏洞,也是张浚刚刚想到的,他也不由的庆幸。

幸亏自己的劄子是直接送到了圣上的手中,如果被赵鼎看到,只怕这次自己的枢相位置要保不住了。

想及八闽杨家、弘农杨氏,张浚不由的喟叹一声。

这些世家大族就是好,朝野上下几乎是一呼百应。

许多关系,不细细思量,一一排查,根本是想不到的。

杨少安小儿一个,可杨时老匹夫学生故交半天下。

现在想来,八闽杨家也不是那么容易覆灭的。

“唉……

不如意事常八九!”

与远在黄天荡的杨博发出了一样的喟叹,张浚对于杨博的态度也变的无比的端正。

经黄天荡一战,杨少安的气势已成,想要谋算,只能徐徐图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