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会被吓倒!
就在朱棣百感交集的时候,他忽然本能的看向了楚枭。
现在的他虽然四面楚歌,处处都要提防别人,可如今楚枭已经从海外归来,他就不信自己没办法解决眼下这些问题。
太祖皇帝能在一片废墟上建立大明,朕为何就不能让大明万国来朝?
“那按楚爱卿所言,朕应当从何处入手?”想到这,朱棣感觉自信心又回来了。
“陛下认为呢?”
“粮食?”
“不错!”
楚枭满意的称赞了一句,随后开口道:“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其实陛下应该也能想到,永乐一朝如今面临诸多问题,归根结底的第一项都来自于粮食不足!”
“所以只要先一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那后续其它困难才好逐个击破。比如说陛下靖难之初,诸多百姓加入燕军不就是为了一口饱饭?”
“其次,陛下只知北方苦难之地被蒙古肆虐,但各地刚经历过战火的百姓们,实在是经不起继续的征伐。然而,若陛下能让百姓丰衣足食,那至少就没人再敢说陛下横征暴敛,为征战而不顾百姓的死活。”
“最关键的一点,自古以来耕读管家就是一笔笔的血泪史,大明虽然结束了战争,可百姓们依旧吃不饱饭。连饭都吃不饱,天下百姓谁又能继续读书,又有谁家里能支持一个士子完成学业?”
听到楚枭的话后,朱棣也默默点头。
然而这番话落在解缙的耳朵里,却让他又有些对楚枭嗤之以鼻了。
他原本以为楚枭能说出什么有针对性的策略,然而作为三朝元老谁人不知粮食的重要性?
比如当初的靖难之役,除了他楚枭的计策外,更多的不就是在靖难后期战火四起的原因?
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自然会纷纷响应燕军。
若是能让百姓衣食富足,有谁还会愿意跟着藩王造反?
至于科举难开的问题,一家百姓里若只有一两个男子,而读书就意味着不事生产,若是没有功名在身更无法免除徭役和赋税,还要让一家老小养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朝中官员的入仕途径才长久以来被世家所把持。
然而,问题大家都能说出个一二,可解决办法呢?
“但问题是,朕该如何让百姓丰衣足食?”而就在这时候,朱棣冷静下来后也想到了其中关键,随后问道:“若鼓励百姓开荒,如今各地灾情四起,且百姓之言难以上达天听,各地百姓多半会遁走他乡,或将开垦好的荒地再卖给士绅!”
“如此百姓照样食不果腹,且会助长世家底蕴,届时科举召开反而肥了勋贵。至于开仓赈灾也是饮鸩止渴之法,饥民问题遗留已久,根本无法根治。”
对于朱棣的询问,解缙满意的点了点头。
大明建国之初为了能拉拢士绅,给予了对方各种特权,甚至还有各种税收优免。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根本没有治标之法。
哪怕是大力鼓动百姓开荒,免除开荒的各种手续和赋税,给予各种奖励,到头来土地依然还会便宜了那些士绅。
后续的徭役和丁银,反而会落在百姓头上。
然而就在解缙以为楚枭不过如此的时候,楚枭却淡然的说道:“陛下,这涉及到土地兼并的问题,自然非一日之功。但若是想解决科举问题,草民有此一问,若有可亩产千斤的祥瑞,我大明科举能开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