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着紧张气息的议事厅内,众人的争论声此起彼伏,围绕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否亮出旗号,各方意见僵持不下。
武夫们大多神情激昂,拍着桌子强调着行动的直接与迅猛,他们的提议带着战场上的果敢,认为既然已经掌控了徐州城的关键所在,如各大衙门以及城外的军营,就应当果断地表明立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他们眼中闪烁着战斗的火焰,对于“反贼”这样的名号似乎并不畏惧,反而觉得这是一种强者的宣告,能够震慑住一些蠢蠢欲动的势力,让他们不敢轻易进犯。
而文臣们则眉头紧锁,手中的折扇开合不定,他们在武夫提议的基础上,不断补充着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和应对之策。一部分文臣忧心忡忡地表示,此次行动最初是以救出书院夫子们为口号集结的各方力量,这个口号在江湖上和部分百姓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同感。
若是此时贸然改变旗号,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朝廷方面定会抓住这个把柄,煽动其他势力一同来围剿,届时内外交困,形势将岌岌可危。
然而,赞成亮出反旗的人们也有着自己的坚定理由。他们面色凝重地指出,如今的局势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占领徐州城的各大衙门,这意味着与朝廷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不再是简单的冲突可以化解。
尤其是城外的军营也落入手中,这已然触动了陈国的根基,虽然目前消息在封锁中,不过不可能超过三天。三天后消息传到临江,从朝廷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颠覆政权的行为。不管是否承认,在朝廷的眼中,他们已经是“妥妥的反贼”。
既然如此,遮遮掩掩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不如大方地亮出旗号,凝聚起真正愿意反抗朝廷腐朽统治的力量,背水一战,或许还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但这一提议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谁也无法说服谁,而那关乎众人命运的旗号,依旧在争议的漩涡中飘摇不定……
营帐之中,众人神色凝重地讨论着当下的局势,已经发动的劫狱事件变成了反叛,这名头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而关于是否亮出旗号这一关键问题,更是让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有人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坚定地说道:“事到如今,局势已然明朗,亮出旗号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占领了诸多要地,这是既定的事实,无法再回头。
况且,我们还在持续募兵,想要进一步扩充兵力,仅仅依靠宣扬民勇的那点福利是远远不够的。如今这天下,百姓疾苦不堪,无数人挣扎在生存的边缘,看不到一丝希望。唯有高举改朝换代的大旗,才能将那些深陷困境、走投无路以及即将陷入绝境的人们吸引过来,将他们凝聚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要为他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给予他们一个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他们相信,跟随我们,就能迎来崭新的黎明。”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却又面露难色。这时,一位谋士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道:“此事若要推行,非得借助读书人之力不可。读书人在这世间本就备受尊敬,他们的言辞往往最具说服力。
主公您本就出身于读书人的行列,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想想看,此次朝廷对书院夫子们施以酷刑,这是何等的暴行!这无疑是在公然蔑视天下读书人,触动了整个读书人群体的根本利益。
在这等激愤之情的笼罩下,不如顺势提出‘为了读书种子’这样的口号,那么我们的行动意义就非凡了。如此一来,便不是我们读书人要造反,而是朝廷的倒行逆施逼迫得我们不得不奋起反抗。在这舆论的战场上,我们必须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与同情,让我们的行动师出有名,让天下人明白,我们是在为正义而战,为尊严而战,为这世间的公道而战。”
说罢,营帐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众人皆在心中细细思量着这番话语的分量,思考着充满荆棘却又不得不踏上的道路,现在有了为读书人的明头,那可不就是黑暗中的唯一光亮,必须紧紧抓住。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利弊,基本达成一致,哪个文臣武将不盼望着建立功勋,就是王、李公子也是一样的心思,不为了改天换地,他们好好的当大家族的联姻工具不香吗?
综合大家的意见,也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目标,否则这一伙人怕是要举杯庆祝就散了。王新分身微微皱眉,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与决然,他环视着众人,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宣布:
“总的来说,如今局势对我方极为有利,两城在手,根据诸位的建言,我们暂且举起‘新’字大旗,向天下宣告我们的决心和抱负!但是,目前还是处于保密阶段,迅速壮大自己队伍,再有两天公开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