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距离他们十几米远的贾家,一家子却是愁云惨淡,每个人都垂头丧气。
易中海、贾张氏以及聋老太太三人齐聚在贾家的土炕,一个个脸色凝重无比。
“老易,这事可不能就这么揭过去了!大夫说我孙子贾东旭的眼睛恢复情况不乐观,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高度近视,那种走路都要扶墙的程度。”
“我们贾东旭多好的孩子啊,班才两年就成了二级钳工,眼看生活越来越好,这下眼睛坏了,工作肯定是没法做了。”
“他还只有二十岁呢,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要是眼睛瞎了,又没了工作,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
“这件事绝不能就这样完了!”
...........................................
贾张氏一面哭泣一面愤愤地说。但她始终未曾反思自己之前的过错,正是她怂恿贾东旭去偷李世明家的鸭子,才会导致如今贾东旭受伤失明的结果。
现在看不见东西了,才想起工作和结婚的事情,早干嘛去了?
“行了,别哭了。”
易中海此刻也是一肚子烦恼。贾东旭是他养老的寄托,如今眼睛受了伤,对他的打击不亚于贾张氏。
不同于贾张氏,易中海明白这次的主要责任其实是在贾张氏身。但他不能责怪她。已经失去了贾东旭作为养老依靠,如果再惹毛了得力助手贾张氏,易中海承受不起这样的双重打击。
“贾张氏,你先别急。”他安慰道,“关于东旭的事,或许还有转圜余地。”
“我在单位有一个同事,以前总想让我帮他亲戚家的女儿找个对象,但我嫌人家是农村的,所以一直没有回应。”易中海接着说,“既然东旭的眼睛恢复不到正常水平,那不如先给他找个媳妇儿。”
“一旦结婚,可以让新娘子顶替东旭的工作岗位。这样一来,他的工作也就保住了,同时东旭也能娶媳妇儿。你觉得怎么样?”
易中海显然已有应对之策。若真是走到这一步,对贾家的损失或许可以降至最低。
贾张氏对此不太满意:“农村的啊?这怎么能配我家东旭呢?”
尽管贾张氏本身就是农村出身,进城没几年就开始瞧不起乡下人了。聋老太太一听就不高兴了:
“怎么配不?我觉得刚好合适。你家儿子都被你坑成了盲人,你还想找城里的大姑娘呢?”
...........................................
那时的贾张氏还不像后来那样泼辣,在聋老太太面前她不敢造次,只是小声嘟囔:
“我也就这么一提,毕竟农村嫁过来的,户口问题解决不了,将来没了粮食分配指标,我们一家三口就得靠着东旭和老贾两个人的配额生活,这肯定不够啊。”
“万一再生个孩子,日子岂不是更艰难了?”
粮票、肉票这些东西,只有城里人才有。农村人不需要这些票据,也没有粮食分配指标。比如贾张氏,即便嫁到了城里,也只能享用贾东旭和老贾的那份配额。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只要她代替东旭班,我就能帮忙把她户口迁到单位来,那时候她也算是城市户口了。”
“另外,虽然她们家是农村户口,但据说是公社里条件还不错的,听说家里人在公社担任小队长,逢年过节能分到鸡鸭和猪肉,搞不好我们还能沾点女方家的光呢。”
“最关键的是,农村的女子懂得照顾人,也吃得下苦。东旭的眼睛要是治不好,下半辈子都要靠别人照料。要是换成一个娇生惯养的城里媳妇,万一吃不了苦跑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贾张氏听罢觉得也有道理。她好吃懒做,可没法伺候贾东旭。找个老婆,必须要找那种既能吃苦又能伺候人的。
日后不仅要伺候贾东旭,还要伺候她。否则,娶个媳妇回来有什么用?
“好吧,那就拜托你了,老易,你多费点心,尽量让那个女孩早点过来。”
贾张氏点点头表示同意。
易中海也松了一口气。
“放心吧,这种事情越早越好,别拖着,我现在就去找我的那个同事,争取在这两天内安排女方先来咱们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