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窃文以滋官绅(1 / 2)剑落如雨首页

长青江自青州分流,安青河流经青州、永州两地,自永州真定县汇入东海。出了青州之后安青河的洪水已经弱了许多,但是血雨连下三天三夜,即便是永州也受灾严重。洪水肆虐了四天时间方才渐渐褪去,各地官府这才开始赈灾,受灾严重但各地赈灾力度却并未全力以赴,且鲜有药物。

王一中在洪水中只保住了赵毅一人,在被洪水冲至永州扶云县之后侥幸被冲上了岸,跟随着其他灾民来到了扶云县县城,至此已有七天。

七天以来食不果腹,常以树皮野草充饥,王一中尚且能撑住,但赵毅年幼,若非王一中贴心照料恐早已随洪水而去。但终究是染上了疾病,至今已昏迷四天有余。

但许是求生意志坚定,少年充满无限可能,虽气若游丝,但一息尚存。

来到扶云县,王一中想入城寻求医馆,但县城封锁,除赈灾之人不得出入,且吃食有限。

王一中已经陷入绝境,他也不知赵毅能撑多久,他也不知道若是赵毅去了,他是否还有独活的勇气。

本应回城的赈灾人员此时却并未回城,在收拾好了粥棚之后反而拿出了几分告示。

其一写的是:扶云县王启王老爷不忍灾民受苦,现招收奴仆四十人,男女各二十,需年轻力壮者。

其余皆是如此。

受灾之后,城外良田需劳力耕种,且有部分田地已然无主。

城内之人受到的影响自是没有城外之人深远,且部分城内之人反而觉得是一个机会。唐国禁止贩卖奴隶,但却不禁止有奴隶的存在。奴隶者,牛马猪狗也,给一口吃的,为主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是常事,除不得随便打杀,官绅们一直觉得自己的奴隶太少。

受灾之人大部分性命堪忧、身无财物,洪水过后又百废俱兴,一番施舍活命机会,灾民自愿成为奴隶者繁多。

王一中明白自己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此,他不能等,也不敢等待官府的赈灾,赵毅已到性命危机的时刻。且自身年老,赵毅年幼,唯一的机会在于自身有秀才功名。

唐国重文,天下四分已久,战事不兴的时代,最重口诛笔伐。所以读书人自视甚高,均求一功名,鲜少有为奴者。若是有功名者为奴,必为天下人所不耻,但官绅之家却能以此增长名声。

观察之后,王一中看中了一武将之家,许府是扶云县县尉许攸府邸。可惜县丞张家和县令李家并未招收奴隶,不然也有其他选择。

来到县尉府邸招收奴隶主事之人身前,王一中便受到了驱赶,“一老一少,一病一死,我许府不收无用之人,快点滚开。”

即便不被待见,王一中也没有屈辱感,只是连忙说道:“这位大人,这是我干孙儿他还没有死,只是病了。我有秀才功名,我自愿入许府为奴,恳求大人能救救我这孙儿。”

那人一惊,然后谄媚地问道:“先生有秀才功名!不知先生从何处而来?又为何要入许府为奴?”

王一中:“我乃青州永安县人士,姓王名一中,不幸天灾降世,与我这孙儿一同被洪水冲至此地。我这孙儿前日重病昏迷,王某自愿入许府为仆,恳求大人能救我这孙儿一命。”

“唉,可不敢当先生一句大人,我也只是许府的一个仆役而已,先生请在此稍候,我这就回城禀告县尉许大人。”

那人说完之后,在粥棚里翻出了一条凳子,又从已经空了的粥桶里盛出了一碗浓稠的米粥。随后便进城去了,旁边的其他人听闻王一中有秀才功名也是吃了一惊,虽然想到天灾之下可能会有读书人卖身为奴,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同时碍于自家地位,也不敢和县尉府邸抢人,也都敬而远之。

但是心中也不免想到,纵使读书有名,不也同样为奴为仆,心中也有窃喜。

王一中小心地给赵毅喂了大半碗,然后兑了一些热水才自己吃了剩下的米粥。

不多时,许府仆役许三回来了。许三原来并不姓许,只是连他也不知道自己姓啥,从懂事起就一直在许府为仆,以前一直叫三儿,后来被许攸看重,升任管事之一,这才被赐姓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