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苦少年生活的李家庄,位于两条大山脉间的平原里,一条大河绕抱村庄。此地虽然偏僻,庄子里也有大三百户人家,多数姓李,只有十几户异姓人家,是荒年里逃难过来的。而李长庚却住在村尾,和异姓人家挨在一起生活。据族长说,这样分配的理由,因为李长庚的爷爷是从外地迁来的,不是本地的李姓,祖先牌不准进入祠堂。
李长庚在黄泥大道走了一段时间后,踏上了河边一条平整宽阔的石头路。这条大路顺着河流一直连到李家祠堂中,有二里多的路程。石头路是族长李善才自掏腰包修的,村里人都说:他大儿子在播州城经营客栈生意,头脑灵光,处事妥当,这些年赚了不少银子。李长庚倒对那个脑满肠肥的族长儿子没啥印象,唯一记得的,是他喜欢用鼻孔看人。
少年将犁头从左肩换到右肩,用力拽了拽牛绳,正在路边吃草的老牛,鼻尖吃痛,便哞哞叫着慢悠悠地前进。李长庚看见河里浣衣的妇女们把脏衣裳堆在石头上,呼朋唤友的,向族长家走去。更前方路上,不少村中老少,像赶集似的推推嚷嚷。这村里的农妇啊,就有一点好,谁家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一顿饭的功夫就全村皆知了。
李长庚放下犁头,将老黄牛栓在一棵柳树下,下河里洗了把脸,手脚都洗净了,才跟在村民后面去看热闹。
“听说五个神仙似的人儿,往善才家去了。俺瞧那神仙骑的高头大马哟,一匹就值个五六十两雪花银。”陈二娘尖声尖气地说道,忍不住卖弄自己不多的见识,口中唾沫横飞,喷在身旁一个妇人的黄脸上。
那妇人浑然不觉,一脸好奇地问道:“二娘你见识多,又在城里做过富家子的仆人,你晓得这几个人是做啥子的嘛?”
陈二娘歪着脖子,神秘兮兮地道:“那些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们,平素里就喜欢提枪耍棒的,做些什么行虾张一的好事……”
“是行侠仗义!”旁边一位穿破落长衫、摇头晃脑的中年人大声纠正道。
“唉哟,这莫不是赵先生?这当儿不在塾里教书,怎么有空过来凑热闹阿?”陈二娘不满地问道,她家的小幺儿就在这先生底下读书呢。
姓赵的教书先生闻言,尴尬笑道:“今日学堂无事,给学生们放个早课,嘿嘿……”
李长庚竖起耳朵听他们摆龙门阵,也听不出个一二三来。便仗着自己身材瘦小,使劲从拥挤的人群往前凑。
“嘿!这小兔崽子,不去耕田来凑什么热闹,看你明年吃什么,喝西北风去吧!”李三爷咂着叶子烟,佝偻的身体被撞退两三步,叉着腰破口大骂。
陈二娘抢身扶住三爷的胳膊,啐道:“孤儿家家的,就是没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