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北平前往杭州府的内河上航行着一艘船,船只经过一个渡口的时候,渡口的士兵拦停了船只,过往船只,停下受检,这是漕运的惯例。同时也是下面的人盘剥的一道坎。
本来走水路运送货物,会比走陆路的要节省很多费用,马匹和人工,饲料还有食物,都在节省的范围内。可是每过一个州府县都会有一个渡口,需要过往的船只接受检查。
介于古代外出都需要地方官府开具路引,从哪里出发,途径哪里,到哪里去,都要报备。这种严格的制度,也是极好的管理了人口的流动。
但是同样也对百姓带去了很多麻烦,开路引的时候被小吏为难,要多出几个孝敬钱。每过一个州府县都要去勘核路引,也要出几个孝敬钱。所以,没钱根本出不了门。
漕运虽然是国家开发用来运输国需粮食,食盐等物品的。但是,不少商人也会走漕运,一些急着赶路的,也会走漕运,水路在古代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铁,可以日夜兼程不用停,速度还不慢,所以基本是陆路的三倍左右速度。
走漕运的人多了,时间一久制度松了,于是每一道检查的口子,就成了收孝敬钱的了。看你货物多的,就多收一些,这是常有的事儿。所以,即使走陆路有不小的几率会遇上山贼,还是有那么多商人选择走更慢,成本更高的陆路,因为,水路上每个口子都是山贼。
当然如果你有靠山,那就是另当别论了。所以,在古代,没有钱,是出不了远门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寒门举子进京赶考需要备足盘缠的原因。
在这里科普一下漕运。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联结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
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
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现如今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古代漕运的产物。南起杭州,北至北京,途径湖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济宁,聊城,临清,德州,沧州,天津,通州。
视线转回船上,只见船头站着两个身影,其中一人对着一个身影说道“大人,这里是湖州府的码头,过了这儿,前头就是杭州府了”
那个身影点头说道“嗯,很好,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杭州府,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要把大人交代的事情办好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前面的渡口有人喊道“前方船只停下受检。”
船只减缓速度靠了过去,然后一个士兵双脚一曲轻松的跳上了船“船上运的是什么呀,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只见刚才跟那个大人说话的人上前两步,直接掏出一个信封,然后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纸“这是阁老府的船,这是阁老的亲笔信,你要看看吗?”
士兵闻言,立刻吓得脸色突变“不用,不用,大人请”说完就转身跳上了岸,脚一滑差点就掉水里了,还好岸上的另一个士兵拉了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