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乃是名门之后,在下刚才失礼了,还望见谅。王老板家父乃是朝廷高官,为何刚才这太监如此怠慢与你?”游志不解地问道。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好像王允在汉末还是很有名气的人物。
“客官有所不知,刚才这小黄门所说的张大人正是这中常侍张让”王景就开始竹筒倒豆子般地把他们王家跟宦官的恩恩怨怨给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这王允家族本是山西的名门望族,并世代担任着州郡的重要官职。而王允也是天资聪颖,独具慧质。在长辈的影响和熏陶之下,王允自小就意气非凡,那时王允便立志长大后不仅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的传统,而且还要时刻心忧国家,做有益于东汉社会的事情。
这成长的环境和自己的性格思维导致了王允一直有颗正义之心。
话说这王允第一次跟宦官抬杠是在他19岁那年,王允被推举为郡吏。在任职不久后,便遇上了一件极其复杂棘手的事情因为在山西晋阳地区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依仗自己的主子是朝廷当权的宦官,便在当地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百姓慑于赵津的n,敢怒而不敢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允在得知了这一情况后,气愤地对手下衙吏们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格杀勿论随即下令逮捕了赵津,并立即将他解押东市,斩首示众,以慰民心。
王允不仅这样,就是对待同乡也是一视同仁,严格要求。王允的同郡同乡中有一个名叫路佛的,这人从小娇生惯养,既无学识,也无德行,他仗着家里有钱,便向太守王球行贿要官。财迷心窍的王球是个见钱眼开的昏官,在收下路佛的赂贿后,便给了他一个补吏的职位。王允知道后,当众揭露了路佛的丑行,并与王球变颜争辩,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王球恼羞成怒,利用手中权力,将王允捉拿起来,并投入了牢中,准备借机杀掉他。这幸好刺史邓盛很早就听说过王允的事迹,也很钦佩他的才识和性格。于是利用权势保释了王允。
也许是王允一路正义处事,而安然无恙。于是这次王允便玩了一个大招。
在公元14年中平元年,也就是今年。全国各地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农民起义。为了迅速镇压起义,东汉政府特别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征辟尚爽、孔融等名士担任王允的从事,率领重兵去讨伐黄巾军。
在最后彻底击溃了豫州一带的黄巾军之后。王允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共同受降了数十万黄巾起义军。在受降的过程中,细心的王允从农民军中搜查到一封中常侍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信中涉及了一些与黄巾军有关的内容。这张让可是当朝掌权的大宦官,权势很大,且极受皇帝宠爱。但王允却不计较利害关系,他怀疑这张让与黄巾军私通,于是便进一步追查,并把其中的具体细节全部给揭发了出来,而且还写成奏折上奏给了皇帝。
这汉灵帝当然是大惊,于是立即召张让进宫,并怒气冲冲地指责张让,要他交待实际情况。张让一向在朝中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也是没想到有人敢在皇上面前揭露他,因此见到王允的奏章后便吓得半死,急忙叩头谢罪。可张让是何等狡诈圆滑的人物,他在回答皇帝时,不仅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反而说王允忌妒陷害他,说自己对陛下,对朝廷是如何忠心耿耿,并没有丝毫与黄巾军私通和背叛朝廷之意。这灵帝本就有意偏袒张让,再加上被张让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所以认为他无罪,也就不再追究。
张让在脱罪后,便对王允自然是心怀忿恨,且一心想要伺机打击报复王允。当张让得知王允家有传世七星宝刀之后,便有了一个整治王允的法子。所以是一直催他王家把刀上交给朝廷。不然就定他王家一个欺君罔上之罪。
有人肯定会说,这交上去便是了。只是一把刀而已又不能当饭来吃。这话哪里有这么容易讲的。这如果要是真把刀交给了张让,然后张让把真宝刀掉换成了把假刀,这样再交给皇上。那就真的成了欺君之罪了。如果不交的话,就更是抗旨不尊了!这里外都是个死,王景做为一名商人,这肯定是明白的。
那有人又会讲,为什么不自己交给皇上呢?或者先把刀送到王允那,再等王允亲自送刀进宫面圣。不让这宝刀经过张让这一道手就好了。大家不要忘了,这王允可是在外领着兵呢。而他这做侍中的大儿子王盖更是被严密的监控着而且面圣的资历也不够。就连现在这王景也是被秘密的盯着梢。这哪还有什么机会自己上交给皇帝或者先送刀到王允那啊!
所以刚才就出现了这小黄门来菜香楼催要七星刀的一幕。看来这是铁定了要整王允一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