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时年二十二岁的唐高宗李治即皇帝位,早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和大他四岁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氏关系密切,李世民驾崩后,依照唐朝后宫的惯例,武氏到感业寺出家做了尼姑,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李治在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周年忌日上,到感业寺进香之时,偶然与武氏相遇,两人很快相认,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李治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被召入宫,很快,在永徽三年(652年)五月,武则天被拜为二品昭仪,经过出家一段时间后再次入宫的武氏心性成熟了不少,她深知王皇后的心意,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赢得了王皇后的喜欢,王皇后也不断在唐高宗李治面前称赞她,这也加深了唐高宗李治对她的宠爱,与此同时,同时王皇后和萧淑妃都遭到了皇帝李治的冷遇,后来,武氏一步步上位,开始走进权力中央,唐高宗李治一度决心要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氏为皇后,但他自己也深知想要废掉皇后,此事非同小可,便开始征求有关大臣们的意见。
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褚遂良参与过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很多军政大事的决策,都被李世民视为“忠烈”之臣,唐太宗李世民临终时,曾特意向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个人托付后事,说道:“我仁孝的儿子儿媳(王皇后),今后就托付给两位爱卿了,太子自幼仁孝,这是你们都了解的,请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他呀!”李世民又转而对唐高宗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二位重臣在,你即位之后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因此李治想要废立王皇后是非要听取这两位顾命大臣的意见不可的。于是,李治决定先礼后兵,先亲自前往舅舅长孙无忌的住处暗暗打探,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许敬宗等人也都劝说长孙无忌应该顺水推舟给皇帝个面子,送他一个人情,但都无济于事,被长孙无忌拒绝了。接着李治又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人入内殿,准备正面征求他们对改立皇后这件事的意见,各位大臣们也是已经揣知了皇帝的心意,李勣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借口称自己患病,没有前往,于志宁胆小怕事,含糊其辞的不明确表态,褚遂良、长孙无忌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重臣,立场鲜明,坚决反对改立皇后这件事,遭到两位顾命大臣的拒绝后,李治只得先将这件事放到一边。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忍无可忍,他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坚持要下诏废掉王皇后,同年十一月,唐高宗李治改立武则天为皇后,唐朝皇后的位置正式易主,不仅如此,长孙无忌、褚遂良两位大臣先后被贬官。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改换皇后的问题,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畴,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王皇后出身于官宦世家,而且还是先帝李世民亲自为唐高宗李治选择的妻子,轻易废后,就是违背了先帝之命,即使想要更换皇后,也要在世族大家中选择,没有必要非要是武氏。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这种门第观念,也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之间的矛盾。
显庆五年(660年)以后,唐高宗李治身体情况大不如前,经常头晕目眩,甚至影响到了他日常处理政务,皇后武则天开始乘机插手政务,参与国家大事。武则天在取得了皇后的头衔后并不满足,她还想进一步掌握国家政权,于是,她一方面排除异己,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又积极组织力量,培植私人势力,为自己进一步掌权做准备。唐高宗李治因为武后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开始有所警觉,为了江山社稷,他曾一度又产生过废后的打算,但没想到计划被武后提前得知了,武后急忙跑过去向李治申诉辩解,李治没有真凭实据,又碍于情面,事情只好就此作罢,不了了之。
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让上官仪草拟诏书废后,左右的侍从们将此事告知给了武后,武后到唐高宗李治面前质问原因,李治没有证据,心有愧疚,不好意思回答,便随口声称是受上官仪所教授,协助李治拟诏的上官仪却因为这件事,遭到了灭顶之灾,武后立马杀掉了上官仪。这件事情过后,李治再也没有理由压制武后,上官仪被杀后,唐高宗李治每次上朝,武则天便垂帘在御座在皇帝之后,直接参与政事,史称“二圣临朝”。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诏尊皇帝李治为天皇,皇后武则天为天后,高宗李治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武则天懂得文史知识,政治才能出众,政权由唐高宗李治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显庆末年,李治头晕眼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加重,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视力基本丧失,很难操持日常朝廷的政务,武后开始逐渐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的称号,自己与天后武氏并称二圣,武则天为了取得政权,想尽一切办法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朝中的政权开始逐渐向武后倾斜。上元三年(676年),李治因为风疾持续严重,加上视力不清,有了逊位的打算,开始让天后武则天摄政,宰相郝处俊进言说:“陛下为何要把皇位和大权传给天后?”同时指出,天下是高祖、太宗打下来的天下,并不是陛下您自己的天下,怎么能随便给他人呢?但此时的唐高宗李治身体状况实在糟糕,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武则天以及大臣们周旋,只好作罢。武后得知后,召集了一些“文学专家”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一千多卷书籍,秘密命令参决百官疏奏,分掉了宰相手中的权力。
同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683年),准备宣布赦免之书时,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但这时的他已经被病魔击打的不成样子,由于气不顺,不能上马,于是只能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皇太子李显在灵柩前即皇帝位,葬礼尽量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的,都要请天后武则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