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重点科技(1 / 2)天国代宋首页

小谪仙咣咣铛铛花去不少银钱,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廖凡也逐渐适应了他这种亲力亲为的典验方式。

至少人家出手大方,花钱如流水,五品大官天天黏在身边,怎么也能处出点感情,只要不是耍滑相欺,小谪仙也不会轻易变脸。

把钢材跟炭放在一起,等上个百十年,让炭渗到钢材表面,就完成了最简单的表面硬化。

黄中辅自然不会等上这么久时间,要想加速这个进程,就需要加热处理。

“团钢”和“灌钢”技术,实际上都属于液体渗碳制钢法,然而钢材仅靠硬度,就容易跟玻璃一样易碎,硬度低了就易产生形变,丧失防御力。

炼钢若是死命折腾钢材里的炭含量,那表面硬化无疑是一项黑科技,既能让铠甲表面有足够的硬度,内里却带有韧性不易折裂。

其实后世欧洲的双重淬火法,就是剑身用油淬,剑刃用水淬,大宋用的也是刀刃水淬,刀身空冷。綦毋怀文在制造宿铁刀时,“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就是盐淬、油淬的双液淬火。

无不是叫刀剑在刃上锋利,在刀剑身上更具韧性。

加热渗炭法跟加热钢材很像,小块甲片在炭火中加热,过程中也是有渗碳,最好是把钢材加热成红色(九百度到九百五十度),保持下来就能加速渗碳的过程。

大片甲片的问题在于炭块热渗本就不均匀,其次长时间保持加热,板甲表面也会氧化起皮,这就让厚度慢慢降低。

条件不成熟,黄中辅也只能砸钱用盐浴法。

也就是用石墨调成涂剂,把板甲里里外外糊上一层,加热精盐让其变成熔融状态,,在高温环境,分子活动非常剧烈,碳能渗入到板甲中。

板甲处在熔融盐中隔绝了氧气,便能完美解决氧化起皮,且盐融化的温度不高不低,既足够热,又不至使钢铁温度过高变软变形。

这可叫廖凡看的十分心疼,精盐贵似黄金,作为造作局贡物之一,用在一群贼配军身上岂不可惜。

这小谪仙你说他懂得多,可一些常识也与常人无异,你要说他完全不懂冶炼,那这些奇奇怪怪的方法、理论,廖凡也是闻所未闻,只有天授能解释的通。

若是偷盐且不说身边时刻有人盯着,廖凡也不愿犯上这杀头大罪。

廖凡肉疼的表情叫人一看就道破心中所想,勇士的性命岂能用钱衡量,所谓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二八定律黄中辅也不想多做解释,反正钱他没亏,盐田生产出的精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物以稀为贵,大宋此刻又不是他的,又或者说目前实力无法大规模私售盐。

从掌握钢材特性那刻起,造作局实际已经有造火铳的能力,详细方法且不多说,只需明白钻孔,卷管这两种技艺就行。

大明用的是段接,钢板卷成三段便是仿倭铳,六尺铳管就是接六段的鲁密铳,这种技法并不是多好,本身卷管就影响气密性,性能跟难度做取舍便可。

线膛也不是很难,其中牵扯到爱荷华机车床,这种木制主体车床并不复杂,一个熟练的木匠就能轻松制作。

黄中辅就属于那种提前考题去背答案的那种,要说火枪与板甲缠斗几百年,最终还是板甲败在负重上面,那坦克装甲车就是摆脱了人体束缚,让防御跟进攻继续缠斗。

那滑膛枪被淘汰的点就很明显,米尼弹。

此前两者差距并不明显,滑膛枪射程远没有后世流言的排队枪毙那般差劲,百米距离滑膛枪依旧能保持命中。

最初圈球体子弹会在枪管里上下撞击而丧失动能,膛线最初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清理枪膛。

很快人们发现膛线的导向性,这里不用介绍铅丸子弹的发展史,只需讲解下米尼弹的发展史就行,与后世传言不同的是,米尼弹的终极形态也不是尾部加入木塞铁杯等物。

米尼弹锥形弹头口径略小于枪口。这样装填就跟滑膛枪一样方便。底部有一个圆柱形的空洞。

原理上是用木塞堵住空洞,发射的燃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贴紧膛线,封闭弹头和枪窗之间的空隙,让燃气无处可泄,又使枪头在膛线的压迫下高速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