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历史上逐个击破的经典案例:
拿破仑的皮埃蒙特战役1:
背景:1796 年,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劲敌是奥地利军队。法国督政府最初把战场选在北线的德意志地区,但拿破仑提出了南线作战计划,主张进攻意大利地区的奥地利和撒丁王国的联军,夺取皮埃蒙特和伦巴第地区,把奥军逐出意大利。当时拿破仑率领的法军状况不佳,但对手奥撒联军实力强大。
过程:奥地利军队的博利厄元帅将兵力分散部署在亚历山大里亚、米里希摩和博凯塔隘道之间的三角地区的三个要塞中。拿破仑抓住战机,放弃先打切瓦的计划,集中兵力首先攻击蒙特诺特态势孤立的中路敌军,奥军很快崩溃,撒丁军团因山峦阻隔无法救援。随后,拿破仑趁两翼敌军来不及调动,兵分两路,迅速向米里希摩和狄戈进攻。在法军攻击米里希摩峡谷时,狄戈的战斗也打响,最终法军攻占狄戈。之后,拿破仑又全歼了奥地利的增援部队,重新夺回狄戈。
结果:法军在半个月内六战六捷,击败了奥地利与撒丁王国的联军,毙伤和俘虏近 3 万人,迫使撒丁国王的代表与法军签署《凯拉斯科协议》,为法军进入意大利打开了大门。
张仪破公孙衍的合纵2:
背景:战国时期,公孙衍主张合纵,即联合各国对抗秦国;张仪宣扬连横,试图分化各国与秦国结盟。公孙衍组织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对秦国构成威胁。
过程:张仪采取逐个击破的策略。他亲自率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依附秦国;又与齐楚两国大臣相会,拉拢齐楚,成功破解了齐、楚、魏三国合纵。后来公孙衍发起 “五国相王”,组织联军攻秦,但联军在函谷关遭到秦国出兵反击,一战而溃。魏国遭受损失较大,转而向秦国请求讲和,五国纷纷退兵,秦国乘胜追击,攻打没有求和的赵国,齐国也落井下石,趁机进攻赵国,导致 “五国伐秦” 失败。
结果:张仪成功破坏了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使得秦国在外交和军事上占据了优势,延缓了各国联合对抗秦国的进程。
商汤灭夏3:
背景:夏朝末年,商汤势力逐渐壮大,想要推翻夏朝统治,但夏朝仍有一定实力,且有韦、顾、昆吾等部落作为夏朝的防御支柱。
过程:商汤先以葛伯不行祭祀为借口,出兵灭掉葛国,打开了通往夏朝国都的第一个门户。随后,他采用先弱后强的策略,避免贸然向夏朝的三大防御支柱部落开战,而是先拿昆吾氏的小邻居温族部落开刀,惹怒昆吾氏,使其讨伐商国。商汤联合东夷的众多部落共同对付昆吾氏,之后又集中火力逐个击破从北方赶来的韦和顾部落。
结果:夏朝的防御体系被逐步瓦解,商汤的军队一路杀进夏国,最终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
《破局之战》
角色: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一心统一六国。
李斯:秦王重要谋士。
王翦:秦国大将。
赵国将军赵括。
楚国令尹昭阳。
燕国太子丹。
韩国相国韩非。
魏国将军魏无忌。
第一幕:风云初起
时间:清晨
地点:秦国王宫
秦王嬴政高坐王座,李斯与王翦分立两侧。
嬴政:“如今六国尚存,天下未一,吾欲成就霸业,当如何为之?”
李斯上前一步:“大王,六国虽强,但各有其弊。可采用各个击破之策。”
王翦拱手:“臣愿为大王征战,扫平六国。”
第二幕:各国反应
时间:上午
地点:赵国朝堂
赵国君臣商议应对秦国之策。
大臣甲:“秦强赵弱,当联合他国,共同抗秦。”
赵括年轻气盛:“秦国何惧之有?吾必破之。”
赵王犹豫不决。
时间:中午
地点:韩国朝堂
韩非:“秦有虎狼之心,韩国当谨慎应对,可寻求与他国结盟。”
众臣议论纷纷。
时间:下午
地点:魏国朝堂
魏无忌:“秦之野心,不可不防。吾等当早做准备。”
魏王面色凝重。
时间:傍晚
地点:燕国朝堂
太子丹:“秦国势大,燕国当寻盟友,以保社稷。”
时间:夜晚
地点:楚国朝堂
昭阳:“秦乃劲敌,楚国当整军备战,亦可联合他国。”
第三幕:首战赵国
时间:黄昏
地点:赵国边境
秦军与赵军对峙。赵括急于求战。
赵括:“秦军不过如此,吾必破之。”
然而,王翦却暗中布置,故意示弱,引诱赵括深入。赵括中计,率军追击,却陷入秦军包围。
第四幕:转折乍现
时间: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