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朝堂提议(1 / 2)还珠之情深似海首页

乾清门

朝堂之上,众位大臣如沸水般情绪激昂地讨论着诸多纷繁复杂的事宜,他们有的言辞慷慨,如激昂的战鼓,振奋人心;有的则低声细语,似潺潺的溪流,娓娓道来,整个朝堂上弥漫着热烈而又庄重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思想碰撞的火花在空气中噼啪作响。

就在这一片热闹的场景中,只见东阁大学士王杰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向前迈出坚定的一步,他身姿挺拔如松,步履稳健似钟,一举一动皆彰显着他的从容与自信。

随后,他恭敬地拱手施礼,那动作流畅而自然,仿佛是经过无数次演练般娴熟,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如洪钟大吕般在朝堂上响起:“皇上,您初登大宝已有三月之久,依微臣之见,理应前往普宁寺礼佛,祈求上苍护佑我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恳与坚定,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关切,那目光更是透着真挚与深情,让人无法忽视。

乾隆微微皱起那英挺的眉头,眉宇间不经意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纠结之色,他那深邃的眼眸中,虽一直对神佛之事怀有疑虑,并不完全相信,但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康,为了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做出让步。

此刻,乾隆静静地站在那里,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片刻之后,他缓缓地张开了口,那声音仿若从遥远的时空传来,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无奈与坚定,只听他轻声吐出一个字:“准。”

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准”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它是乾隆在深思熟虑后所做出的抉择,是他在权衡利弊之后的让步,更是他对国家和百姓所肩负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这个字是一道圣旨,决定了接下来的行程,也彰显了乾隆作为帝王的胸怀与气魄。

在那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乾隆的銮驾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那华丽的銮驾如同一座移动的宫殿,闪耀着夺目的光芒,銮驾上镶嵌着无数珠宝玉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仿佛将整个世界都照亮了。

銮驾的四周,旌旗飘扬,猎猎作响,那鲜艳的颜色在风中舞动,如同一面面胜利的旗帜,銮驾的顶部,金色的装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荣耀,拉车的骏马高大威猛,毛色光亮,每一匹都精神抖擞,步伐矫健。

銮驾的前后左右,簇拥着大批的侍卫和侍从,他们身着统一的服饰,手持武器,威风凛凛,他们的脸上带着庄重和严肃,眼神坚定而锐利,时刻保持着警惕,在銮驾的行进过程中,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纷纷跪地叩头,脸上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之情。

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声和欢呼声,整个场面热闹非凡,恢宏而壮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乾隆的銮驾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地向着普宁寺进发,那壮观的景象让人难以忘怀。

为了给国家祈福,乾隆怀着庄重而虔诚的心情亲临此地,然而,当他抵达普宁寺时,住持却神情肃穆地告知乾隆,寺庙乃佛家清净之地,不可行刀兵之事,因此侍卫们不得带兵器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