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开工早,先锋加油站上午又送来十大桶柴油。没有别的事情耽搁,两台收割机几乎不停歇。
一天下来,竟然收割了近一百四十亩玉米。
大溪坪的田地,已经大半个光秃秃的了,只剩下一小片了。除了一部分不雇收割机人家自己动手收的玉米地。再有半天,这里就完事儿,可以换地方了。
接下来的几天,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装满玉米棒子的三轮车一趟趟来回跑。
在这期间,杨元又找了个人,接替他开那台收割机。总算把他解放出来。
这天下午,杨元和杨大全清扫完猪舍,又戴着口罩,整个猪舍消了遍毒,做好防疫工作。
猪仔抵抗力比较弱,该做的程序,必须做到位。
忙活完,看了看时间还早。
准备去瞧瞧今天收割的怎么样了。因为杨爸全程跟随着,加上有杨向东,杨元并不担心。
村里的玉米,随着一桶桶柴油的消耗下,已经收割的将近尾声。
最近几天,其他村里问收割机还来不来的电话,一天打十几个。杨元也很着急,但是本村里怎么着也得收完。
在村口等了几分钟,等往回送玉米棒子的三轮车卸完玉米,返回的时候,杨元跳上车,跟着一起上了东台。
东台在村东头,这里的地,就没有大溪坪的地平整块大。而且两家地之间的地埂很高,需要提前刨出车走的口子。
老远就听见两台收割机的声音。
杨元跳下车,见老爸在旁边。
“爸,刨地埂费功夫么?”
“不费功夫。谁家的地,在收割机过来的时候,早就提前刨好了。找把铁锹,几分钟的事儿!”
“哦。”
杨元还想着是小春他们几个开三轮车的,找空隙时间刨一下,没想到这些地的主人家早就刨好了。
也难怪,大家都在自己地头旁守着,怕收的不干净。这倒好,顺便就把这点小活干了。
“小元啊,咱们几家的先不急着收,在地里多搁段时间也没事。明天再收割一天,咱村就差不多收完了。”
“嗯,那咱后天就开始去后堡村。老爸,你就多费点心,盯着点。”
杨爸现在是收割小队的大管家。
杨元当了甩手掌柜。记账,收钱,调度车辆这些活儿,都是杨爸一手操持。
“我是你爸,说这些干啥。对了,这收回去的玉米碎秸秆,谷场都快堆满了,眼看都没地方放了。你看看咋弄?喂猪能用的了那么多?”
“这么快就堆满了?”
堆放玉米秸秆的地方,是原来的旧谷场,黄土压成的。以前秋收时候,村民在上面打谷子,黍子,黄豆,高粱这些庄稼。
后来这些作物不当主粮,种的少了。
现在各家在自己家院子水泥地上打,打完后,直接收进粮仓了,方便又好收拾,这谷场就渐渐荒废了。
因为地方平整,而且有七八亩大,杨元就让收回来的玉米秸秆倒在这里。
杨元估算了下,这七八天,收了有一千多亩地了。
难怪谷场这么大地方,快堆满了。
“村里的还继续收吧,别的村再说。村里其他人都这个价钱了,最后几家不收,脸面上也不好看。谷场堆不下了,收完玉米的地里能倒。”
杨爸点点头。弄不好还得罪人哩!
趁着有时间,杨元将杨向东替换下来,让他休息一会儿。
干了一个多小时,东台上的地就收完了。
换地方的时候,杨元开着收割机,从一片玉米地前路过。
见一个驼着背的老头,佝偻着腰,一手提着镰刀,一手握着玉米秸秆,一根一根砍倒,摆在地上。
老头驼背的厉害,像是背着口大锅,因为身体原因,速度很慢,有时候一根玉米秸秆,需要好几下才能砍倒。
杨元踩下刹车,掉头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