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笛声(2 / 2)烟云锻侠录首页

时节已是入秋,官道路过一小村,村口处,一小童手持一竹笛,胡乱吹着,显是不怎么会,尽管如此,小童还是吹的不亦乐乎。

祝士廉看到小童笨拙地吹着手里的笛子,面露奇怪的神色,既像是好奇,又像是欣慰,还像是回忆起了什么美好的事情,嘴角不禁有些上翘。

那小童看到祝士廉一袭白衣,骑一瘦马,腰间挂剑,眼中也充满了新鲜与崇拜,手在笛子上按地更加起劲,吹的也更大声了,不过在旁人听来,只能说更加刺耳了。

后面的孟姑娘听到这刺耳的声音,不禁眉头紧锁,两手捂在耳朵,在发现这样并不能阻止噪音之后,她策马上前,来到小童面前,说道:“小子,别再吹了,你不知道你吹的很难听吗?”

谁想那小童并不理她,仍是我行我素地吹着手里的笛子,仿佛是在赌气一般,吹的愈发响亮。

祝士廉本已放马走过,回头见孟姑娘找上那小童,便停下马等待,有一说一,那长笛乱吹确实吵闹刺耳,想来这小童不在村中而来到官道路边,想必也是村中人不堪其扰,不过在祝士廉听来,这噪音其实还是有一个音律规律的,只是小童实在年幼,掌握地不好,并不是在乱吹。

但孟姑娘可没有祝士廉这样的好脾气,见小童不理他,登时火冒三丈,早上清风带来的好心情霎时烟消云散,化作了一团怒火,说道:“你这顽童,怎么如此不听话,本姑娘现在不跟你计较太多,赶快停下,否则本姑娘可不客气了。”

那小童听她这么说,好像也很生气,放下笛子说道:“我练我的笛子,关你路过的人什么事。”说完没等孟姑娘再教训,又把笛子放在嘴边,吹了起来。

见小童如此顶撞,孟姑娘登时火冒三丈,一抬手,两把飞刀便掷了出来,她当然不会因为两句顶撞便要杀人,只是要吓唬吓唬这个小童,这两把飞刀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最多也只是划伤小童胳膊小腿一侧皮肉,但惊吓也是足够。

小童哪里会反应的过来,眼看飞刀到了面前,吓得大叫了一声,长笛也脱手落下,只听“铛铛”两声,一把剑无声无息而来,将两把飞刀挡落在地,一袭白影已落在面前,长笛未落地,已被祝士廉接在手中。

孟姑娘更生气了,对祝士廉说道:“祝公子!小女子教育教育顽童,公子多管什么闲事,小女子又不会真的伤到他。”

祝士廉却没回她,只是转过身蹲在小童面前,脸上罕见地挂着温柔之色,小童已被那两把飞刀和祝士廉手中的剑吓得坐到了地上,祝士廉从腰间取出一些银两,塞到小童手上,说道:“笛子卖我,如何?”

小童虽说被吓得不轻,但眼前这位公子面容和善,而递过来的银两,莫说买一根竹笛,就是把村里所有的竹器买光都是够了的,于是连忙点头。见小童点头,祝士廉笑了起来,说道:“下次,记得寻个清静之地。”

小童看着他,点了点头,于是祝士廉站起身来,目送小童朝着村子一溜烟地跑了,回身向自己的马走去,孟姑娘见他如此这般,更是生气,说道:“祝公子!你不要说点什么吗?”

祝士廉却只是安稳地上马,扭过身来,笑了笑,把手里的竹笛对孟姑娘晃了晃,说道:“姑娘,愿听士廉抚琴,愿听士廉吹笛否?”

孟姑娘正想让他好好解释,却猛然意识到,祝公子居然完整地说了一句话,脸上的愁云马上便散了,驱马向前与祝公子平齐,说道:“好啊,小女子当然愿意。”

祝士廉也不再多说,举起竹笛到嘴边,一口气吐出,一阵悠扬的笛声立时从竹管当中传出,笛声婉转千回,如泣如诉,虽是秋高白日,却让人觉得风吹叶落,似是山雨渐冷,哀泣长歌若天边云暗,孟姑娘脸色变得有些疑惑,看向祝士廉脸颊,却见祝士廉神情戚戚,似是有千万句话隐藏于心,闷闷不得吐出,是思乡?思人?思亲?孟姑娘只觉自己仿佛沉醉于笛声之中,心境也随着祝公子的心绪而动。

祝士廉似乎也沉浸于自己的笛声当中,不能自已,许久不曾吹笛,技艺生疏了些,但情之所至,又比技艺更高了一筹,待到他注意到,自己所吹的竟是刚刚那童子所吹旋律。

注意到了这点,祝士廉脸上的愁云仿佛减了几分,曲调婉转,声调也更短促了些,恍惚之中,孟姑娘觉得似乎拨云见日一般,笛声竟在一阵精妙地变调之下,轻快了起来,虽说谈不上欢脱,但早已没了刚才的沉暗之感,只剩下一阵欣然的舒缓,随着笛声,孟姑娘脸上笑容渐出,再看祝士廉,脸上已是欣慰之情。

一曲毕,祝士廉两手放下,将竹笛握在手中,扭头看向孟姑娘,孟姑娘似是梦中醒来,才发觉笛声已然结束,不禁鼓起掌来,说道:“公子笛声竟然如此美妙,可否告知小女子,此曲是何名字?”

祝士廉只是摇头,说道:“山野小子所作,不曾有姓名,姑娘若有意,可取一名字。”

孟姑娘不禁喜出望外,说道:“公子当真?如此,便叫柔云调吧,似天边浮云,随风而舞,风若劲则愁,风若徐则柔,风若止则轻,公子觉得如何?”

祝士廉点头说道:“此名甚好。”

孟姑娘脸上笑着,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祝公子?为何现在肯和小女子完整的说话了?”

祝士廉将那并不精致的竹笛收好,说道:“孟姑娘,在下并非有意如此说话,只是和师姐约定如此,适才见那小童模样,一时触景生情罢了。”

孟姑娘颇为惊讶,说道:“刚才那小童乱吹,竟能牵动公子如此感情?”

祝士廉看了看天边浮云,长叹一声,说道:“故事罢了。”

孟姑娘更加好奇了,凑近前来,认真打量了祝士廉一番,说道:“江湖传言,祝公子出身待贤坊之中,竟也会有如此经历?”

祝士廉笑道:“姑娘只知道祝某出身待贤坊这样的大家,却不知祝某十二岁时仍不过是山野村落一无父无母之牧童罢了,恰似适才所遇小童一般,只是有幸得一古琴、一琴谱,若是自行学练便也罢了,偏偏引得贼人近来,若非师姐相救,又怎会有今日的祝某。”

孟姑娘恍然大悟,说道:“难怪祝公子对那小子如此和善,如此说来,公子和梁女侠想是关系甚密?”

祝士廉长叹道:“救命之恩,又如何能报。况师兄师姐将祝某视若己出,悉心培养,关系甚密这话,并不恰当,不妨说是长兄若父,长姐如母吧。”

孟姑娘看着他,似是若有所思。